崩大碗:生命力与治愈力的象征 🌿
基本信息:中文名:崩大碗
学名:Centella asiatica
别名/俗称:积雪草、落得打、蚶壳草、老虎草
科属:伞形科积雪草属
植物形态特征
崩大碗是一种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茎呈铁线状,长度约10~70厘米,紫红色,全株微毛。其节间较长,节上长根、生叶及花序,并伴有两枚鳞片状退化叶。叶片特征: 叶为单叶互生,圆肾形,基部深心形,具叶柄,长4~10厘米,被细毛;叶片直径2.5~5厘米,叶尖圆钝,叶缘为钝锯齿或浅裂,上下表面无毛或疏被毛。掌状叶脉明显,形似缺口的饭碗,因而得名“崩大碗”。
花与果实: 花序密集排列成头状伞形花序,花细小,腋生,每簇有3~6朵淡红色的小花。果实为离果,红褐色,扁圆形,常3个并排合生,侧向压扁呈双髻形,背方各有7-9肋。
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原产于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地,现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中部、南部、香港、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多生长在田边、沟边等低湿地带,对土壤要求不高,但肥沃湿润的土壤更佳。耐阴性强,适应性广,尤其适合潮湿环境条件。价值与用途
观赏价值: 崩大碗虽非传统意义上的观赏植物,但其独特的圆肾形叶片和淡雅的小花使其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地被植物,可用于庭院绿化或湿地景观设计。经济价值: 崩大碗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是许多国家的传统草药之一。
文化价值: 在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崩大碗不仅被视为药材,还融入了当地饮食文化,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繁殖与养护
主要通过分株繁殖或种子繁殖,分株繁殖更为常见,因其操作简单且成活率高。喜湿润环境,需保持土壤适度湿润,避免干旱。定期修剪可促进植株健康生长。一般较少受到病虫害侵扰,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需注意防治蚜虫和霉菌感染。传统文化与象征意义
在亚洲多个文化中,崩大碗被视为一种神奇的草药,传说老虎受伤后会寻找此草摩擦翻滚,利用其汁液修复和舒缓伤口,因此又名“老虎草”。崩大碗象征着生命力和治愈力,因其强大的药用功效而备受推崇。保护现状与安全性
目前未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录,但由于过度采摘和生态环境破坏,部分地区资源有所减少,需加强保护意识。崩大碗性寒,身体虚弱者和儿童不宜多饮,否则可能引起不适。作为一种兼具药用、食用和观赏价值的植物,崩大碗的独特形态和广泛用途使其在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备受重视。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为现代健康和美容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持。随着人们对天然植物的关注日益增加,崩大碗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